2022-05-21
小滿時節,雨水充盈。從氣候特征上,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前,全國各地都漸次進入夏季。老虎也開始享受自己的夏日悠長假期。
2022-05-20
人工智能與人類緊密的結合,使得智能化的人機協同成為大勢所趨?!犊山忉屓斯ぶ悄軐д摗芬粫娼榻B可解釋AI的基礎知識、理論方法和行業應用。
2022-05-20
20日,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在湖南長沙舉辦《“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新書發布會。該叢書根據9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人生經歷撰寫,共9冊。
2022-05-20
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確定了10個與聽力損失有關的新基因。
2022-05-20
據17日發表在《細胞》與《細胞報告》雜志上的兩篇論文,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一個鋅金屬的伴侶蛋白,并將其命名為鋅調節GTP酶金屬蛋白激活劑1(ZNG1),它可將鋅輸送到需要它的蛋白質中,如果沒有ZNG1,鋅就無法發揮作用。
2022-05-20
記者19日從浙江大學獲悉,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黃荷鳳院士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徐國良院士團隊合作,首次揭示了糖尿病的卵母細胞起源,即母體不良環境可以通過卵母細胞影響子代糖代謝功能,闡明了卵母細胞TET3不足介導子代慢性疾病發生的具體調控機制。
2022-05-20
新加坡國立大學、字節跳動等機構合作的技術成果近期在神經生物學期刊《自然·神經科學》發布,該研究首次將AI元學習(meta learning)方法引入神經科學及醫療領域,可在有限的醫療數據上訓練可靠的AI模型,提升基于腦成像的精準醫療效果。
2022-05-19
隨著我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及文化素養水平的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患者和家屬更加渴望了解和學習疾病相關醫學知識。為醫務人員提供指導的專業版臨床標準和指南,內容和表述過于專業難以為公眾理解和運用。
2022-05-19
日前,中國科技館印發《中國科技館“人才強館工程”實施方案》全面啟動人才強館工作,科學規劃“十四五”時期人才發展工作藍圖。
2022-05-19
2022年2月至5月,“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公益行動”—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送科技教育項目在寧夏海原縣開展實施。海原縣第五小學和第四中學“科創筑夢鄉村科教服務站”建設完成,并開展了常態化主題科普活動。
2022-05-19
在繪制人體內每個細胞的圖譜時,科學家們終于發現了神秘的免疫細胞B-1在子宮內存在的證據。
2022-05-19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生物土壤結皮(由生活在土壤表面的微生物、地衣和非維管植物組成的群落,主要分布于旱地)或可降低全球揚塵排放的55%,每年防止釋放約7億噸塵土。
2022-05-19
俄羅斯聯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新聞中心稱,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了磁納米粒子在鐵磁流體中的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性,該特性對于開發新的癌癥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2022-05-19
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等的國際科研團隊,修訂了核聚變領域的一條基本定律。
2022-05-18
17日,由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主辦的“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公益行動”在線舉辦。
2022-05-18
美國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會產生包括延長壽命等一系列有利的健康結果,而這些影響取決于稱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的代謝激素。
2022-05-18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刊文稱,他們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與一種化學過程相結合,能精確控制RNA變化發生的位置和時間,這樣的精確度使CRISPR技術更有效,并減少了潛在的副作用,同時也有望為某些疾?。òò┌Y)開發出更有效的療法。
2022-05-18
近幾十年來,圍繞種子方面的科技創新發展迅速。目前,世界種業已進入到“常規育種+現代生物技術育種+信息化育種”的育種4.0時代,大幅提高了育種效率,使育種工作實現了由“經驗”向“科學”的轉變。